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幹勇:用15年時間實現關鍵資源和材料自主可控

發布時間:2022/11/15 來源:中國冶金報

       “我們(men) 應樹立新的戰略目標,圍繞礦產(chan) 及其材料產(chan) 業(ye) 供應鏈在資源供給、科技水平、綠色發展和循環利用等環節的短板,利用15年時間,堅持自主創新,不斷優(you) 化產(chan) 業(ye) 結構,提升質量效益,提高綠色低碳水平,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企業(ye) ,實現關(guan) 鍵資源和材料的自主可控,全麵實現我國礦產(chan) 及其材料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11月6日,在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hui) 期間召開的礦產(chan) 資源國際高峰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幹勇以視頻形式發表了題為(wei) 《國家關(guan) 鍵礦產(chan) 及其材料產(chan) 業(ye) 供應鏈高質量發展戰略研究》的演講,對當前國家關(guan) 鍵礦產(chan) 及其材料產(chan) 業(ye) 麵臨(lin) 的形勢、現狀與(yu) 趨勢進行了深入解讀,並提出了發展思路與(yu) 建議。

  據介紹,關(guan) 鍵礦產(chan) 及其材料產(chan) 業(ye) 是指包含資源勘查、采選、冶煉、加工、製造和回收等礦產(chan) 原材料供給全鏈條的產(chan) 業(ye) 體(ti) 係。幹勇認為(wei) ,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產(chan) 業(ye) 革命與(yu) 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為(wei) 關(guan) 鍵礦產(chan) 及其材料產(chan) 業(ye) 發展帶來了曆史機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麵,新材料與(yu) 5G、人工智能、智慧城市、新能源、生命健康等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的發展高度融合,為(wei) 關(guan) 鍵礦產(chan) 及其材料產(chan) 業(ye) 的大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曆史機遇;另一方麵,各國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在要求關(guan) 鍵礦產(chan) 及其材料產(chan) 業(ye) 為(wei) 全球低碳轉型提供所需的銅、鋰等資源和材料的同時,還要求產(chan) 業(ye) 本身向綠色化、低碳化、循環化發展轉型。


我國12種戰略性礦產(chan) 資源對外依存度超70%

  “礦產(chan) 資源是人類社會(hui) 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我國目前使用的90%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業(ye) 原材料和70%以上的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資料都來自於(yu) 礦產(chan) 資源。”幹勇分享的這組數據充分體(ti) 現了礦產(chan) 資源的重要性。

  他指出,當前,我國關(guan) 鍵礦產(chan) 及其材料產(chan) 業(ye) 發展呈現以下特征:一是關(guan) 鍵礦產(chan) 資源及其材料產(chan) 業(ye) 規模居全球第一,2020年產(chan) 值約52萬(wan) 億(yi) 元,占我國工業(ye) 總產(chan) 值的比例超過1/3。二是關(guan) 鍵礦產(chan) 及其材料產(chan) 業(ye) 支撐的下遊產(chan) 業(ye) 產(chan) 值近90萬(wan) 億(yi) 元,是支撐我國工業(ye) 化、城鎮化發展的基石。三是關(guan) 鍵礦產(chan) 及其材料產(chan) 業(ye) 鏈呈現“中間大、兩(liang) 頭小”的發展狀態,即產(chan) 值集中於(yu) 冶煉加工工業(ye) ,資源端、新材料端和回收利用端占比均較小。“這種發展態勢已不適應我國當前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要求,亟須大力進行調整和改革。”他強調。

  幹勇將關(guan) 鍵礦產(chan) 及其材料產(chan) 業(ye) 分為(wei) “資源端—冶煉端—材料端—循環利用端”4個(ge) 環節,並逐一闡釋了發展現狀及趨勢。

  從(cong) 資源端來看,我國礦產(chan) 資源消費量占全球的32%,但儲(chu) 量僅(jin) 占世界的7%,國內(nei) 供應不足,大部分關(guan) 鍵礦產(chan) 資源依賴進口。“我國戰略性礦產(chan) 中,有21種依賴進口,其中鋯(鉿)、铌、鉻、錳、鎳、高純石英、鈷、鐵、鉭、鈾、鉑族、銅等12種戰略性礦產(chan) 資源對外依存度超過70%。”幹勇說。

  幹勇指出,未來,我國礦產(chan) 資源需求將呈現以下趨勢:一是能源需求總量仍將保持增長,並於(yu) 2030年碳達峰後步入平台期。二是天然氣、核電、水電、風電、光伏發電等低碳清潔能源需求將持續增長。“2021年,我國低碳清潔能源消費量為(wei) 9億(yi) 噸油當量,預計到2035年需求將達到24億(yi) 噸油當量,增長1.7倍。未來14年,我國低碳清潔能源消費平均增速或為(wei) 7.3%。”幹勇預測。三是未來10年,我國大宗礦產(chan) 需求仍將保持高位。中國鋼鐵需求將在“十四五”時期進入平台期,相應的,鐵礦石需求也將高位趨穩。“2021年,我國鐵精礦消費量約為(wei) 13.7億(yi) 噸(標礦),未來10年將保持在10億(yi) 噸以上,長期保持世界第一大鐵精礦消費國地位。”幹勇指出。四是鋰、稀土等用於(yu) 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的礦產(chan) 需求將高速增長。“受新能源汽車、風力發電、工業(ye) 機器人等行業(ye) 發展影響,稀土消費將快速增長。2021年—2035年,我國稀土消費量將從(cong) 21萬(wan) 噸增長至100萬(wan) 噸左右,增長近3.8倍。”幹勇預計。

  從(cong) 冶煉端來看,我國是冶金產(chan) 業(ye) 第一大國,但產(chan) 業(ye) 結構不合理,正處於(yu) “控總量、調結構、保安全”的關(guan) 鍵時期,轉型壓力大。同時,我國冶金產(chan) 業(ye) 總能耗高、碳排放總量大,麵臨(lin) 較大的環保壓力;冶金產(chan) 業(ye) 總體(ti) 利潤水平較低,高端產(chan) 品產(chan) 量有待提升。“近5年,我國鋼鐵產(chan) 業(ye) 銷售利潤率保持在1.5%~3.6%,有色金屬產(chan) 業(ye) 銷售利潤率保持在2.8%~3.7%。”幹勇表示,以鋼鐵產(chan) 品為(wei) 例,我國特種鋼產(chan) 量僅(jin) 占本國粗鋼產(chan) 量的4%,遠低於(yu) 發達國家,高端產(chan) 品產(chan) 量有待提升。

  從(cong) 材料端來看,我國新材料產(chan) 業(ye) 生產(chan) 體(ti) 係基本完整,產(chan) 業(ye) 規模不斷壯大,產(chan) 業(ye) 集聚效應明顯,區域特色產(chan) 業(ye) 集群初步形成。“十幾年來,我國新材料產(chan) 業(ye) 產(chan) 值快速擴張,從(cong) 2010年的0.65萬(wan) 億(yi) 元增長到2021年的5.9萬(wan) 億(yi) 元,發展成為(wei) 我國重要的支柱產(chan) 業(ye) 。”幹勇分享道,同時,研發能力不斷提升,創新體(ti) 係逐步建立,新材料應用水平逐步提高,創造了較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hui) 效益。

  從(cong) 循環利用端來看,幹勇指出:“我國已步入二次金屬產(chan) 業(ye) 大規模發展階段,未來,二次金屬將逐步成為(wei) 資源及材料供應的主體(ti) 。在目前的‘雙碳’目標背景下,鋼、銅、鋁大宗金屬二次資源回收利用已進入快速發展階段,鋰、鈷、稀土等小金屬資源回收尚處於(yu) 起步階段。”當前,我國廢鋼、廢有色金屬等資源回收規模雖已達到世界第一,但回收率與(yu) 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並且我國尚未建立起完善的二次資源循環利用法律法規、相應製度和產(chan) 品分級分類的標準體(ti) 係,技術水平、數字化和精細化管理水平亟待提升。

 

確保戰略性礦產(chan) “找得到”“采得出”“用得上”

  整體(ti) 來看,當前我國礦產(chan) 資源行業(ye) 麵臨(lin) 國內(nei) 供應後勁不足、關(guan) 鍵材料自主可控性差、綠色發展水平不足、企業(ye) 國際競爭(zheng) 力亟待提升、循環利用端發展落後是全鏈條重要短板等諸多問題。對此,幹勇提出了以下3個(ge) 方麵的戰略發展思路:

  圍繞鐵、銅、鋁、鈾、鋰、鈷、鎳、鉻、鉀鹽、錳、金、鉭、铌等緊缺基礎礦產(chan) 材料,要通過創新找礦、采礦和選冶理論技術,推進大型勘查開發、綠色智能選冶裝備自主化,助推找礦勘查取得重大突破,實現礦產(chan) 資源規模化、智能化綠色開發利用,大幅度增儲(chu) 擴產(chan) ,顯著提升國內(nei) 基礎材料供給能力,守住重要礦產(chan) 資源自給自足的戰略底線。

  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生命健康等重點領域所急需的銦、镓、鍺、碲、鉍等稀有稀散金屬和石化材料,要通過突破材料高質、高純、高值製備及二次資源回收利用關(guan) 鍵技術與(yu) 裝備,提升高端應用保障能力和產(chan) 業(ye) 整體(ti) 競爭(zheng) 力。

  圍繞稀土、鎢鉬、石墨、釩鈦、螢石等優(you) 勢礦產(chan) 資源,要以滿足高端應用需求為(wei) 重點,突破基礎材料高質化技術瓶頸,開發與(yu) 資源特色相適應的關(guan) 鍵技術與(yu) 裝備,形成較強的國際競爭(zheng) 力。

  “通過以上布局,確保我國戰略性礦產(chan) 資源‘找得到’(勘查)、‘采得出’(采礦)、‘用得上’(基礎材料製備),全麵支撐國家經濟安全、產(chan) 業(ye) 安全、科技安全對材料的發展需要。”幹勇表示。他提出以下3個(ge) 方麵的發展建議:

  一是在體(ti) 製機製上,成立國家礦產(chan) 資源統一管理機構,統籌國內(nei) 、國外礦產(chan) 資源開發利用;組建礦產(chan) 資源谘詢委員會(hui) ,對礦產(chan) 資源安全涉及的重大問題和政策措施開展調查研究,對國內(nei) 外礦產(chan) 資源發展進行跟蹤和前瞻性研究,提出專(zhuan) 業(ye) 建議;同時,要促進研發模式創新。

  二是加快推動相關(guan) 重點工程及項目落地,包括加快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組織實施,著力開展重點新材料研發及應用重大專(zhuan) 項,開展二次資源供給體(ti) 係構建與(yu) 能力提升工程,設立礦產(chan) 資源特區。“我們(men) 可以以雲(yun) 南、西藏、新疆、內(nei) 蒙古為(wei) 試點,設立礦產(chan) 資源特區,實行‘礦業(ye) 優(you) 先’,創造良好的礦業(ye) 投資環境,鼓勵企業(ye) 在特區內(nei) 進行資源勘查、開發。”幹勇指出。

  三是要在政策改革上發力,對於(yu) 礦權辦理周期長、難度大,權益金一次性繳納過高,地質勘查投入不足等製約我國礦業(ye) 發展的有關(guan) 政策,要大刀闊斧進行改革;對國際影響大、技術難度高的“材料群”給予長期穩定的支持;建立和完善我國新材料科技創新體(ti) 係,包括建設材料國家實驗室、重組優(you) 化材料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