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2022年度稀土行業大事記

發布時間:2023/01/29 來源:中國有色金屬報

1. 2022年我國稀土開采、冶煉分離總量控製指標同比分別增長25%

       工信部、自然資源部分兩(liang) 批下達的2022年稀土開采、冶煉分離總量控製指標合計為(wei) 21萬(wan) 噸和20.2萬(wan) 噸,分別在2021年的指標基礎上增加了4.2萬(wan) 噸和4萬(wan) 噸,同比增幅均為(wei) 25%。2022年增加的生產(chan) 指標分別分配給了北方稀土集團和中國稀土集團,其中,北方稀土占礦產(chan) 品指標和冶煉分離產(chan) 品指標增量的98.3%,廈門鎢業(ye) 和廣東(dong) 稀土集團的礦產(chan) 品指標和冶煉分離產(chan) 品指標維持2021年水平。

       點評:受益於(yu) 電動車、人形智能機器人、工業(ye) 電機等下遊應用場景不斷湧現,稀土需求快速增長,工信部、自然資源部在綜合考慮市場需求變化和各稀土集團指標執行情況最終確定了2022年的稀土生產(chan) 指標總量。2022年生產(chan) 指標分配最顯著的特點是集中度進一步提高,行業(ye) 發展格局更加明確。


2. 2022年我國稀土產(chan) 品貿易額大幅增長

       中國海關(guan) 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1-11月,我國稀土精礦和稀土冶煉分離產(chan) 品貿易總額累計近24億(yi) 美元,同比增長約44%。其中,稀土精礦進口金額約5.4億(yi) 美元,同比增長86.7%;稀土冶煉分離產(chan) 品進口金額8.6億(yi) 美元,同比增長約11%,出口金額9.8億(yi) 美元,同比增長約65%。此外,我國稀土永磁體(ti) 貿易額39.5億(yi) 美元,同比增長48%。其中,進口金額1.74億(yi) 美元,同比增長6%;出口金額37.8億(yi) 美元,同比增長51%。

       點評:在全球節能降碳等領域需求增長的帶動下,2022年,稀土產(chan) 品價(jia) 格上漲,導致貿易額的大幅增長。據統計,2022年,鐠釹氧化物年均價(jia) 格同比上漲38%,氧化鋱同比上漲近57%,氧化鈥同比上漲29%,氧化釓同比上漲75%。


3. 稀土出口延續實行許可證管理

       2022年12月30日,商務部、海關(guan) 總署發布關(guan) 於(yu) 公布《出口許可證管理貨物目錄(2023年)》的公告。根據公告內(nei) 容,2023年實行許可證管理的出口貨物為(wei) 43種,其中,涉及稀土的內(nei) 容與(yu) 2022年相同,即:延續實行許可證管理;出口鈰及鈰合金(顆粒<500微米)的可免於(yu) 申領出口許可證,但需按規定申領《中華人民共和國兩(liang) 用物項和技術出口許可證》;繼續暫停對鎂砂、稀土、銻及銻製品等出口貨物的指定口岸管理;涉及的稀土品種沒有變化。

點評:目前,我國對稀土實行出口許可證管理,沒有資質和數量限製。稀土屬不可再生的稀缺資源,基於(yu) 保護環境和資源的需要,我國政府對稀土的開采、生產(chan) 和出口各個(ge) 環節均實施了管理措施。


4.《礦產(chan) 地質勘查規範-稀土》等稀土相關(guan) 規範正式發布

       由江西省地質局第七地質大隊主編的《礦產(chan) 地質勘查規範-稀土》、參與(yu) 編製的《礦山生態修複技術規範 第6部分:稀土礦山》兩(liang) 項行業(ye) 標準通過全國自然資源與(yu) 國土空間規劃標準化技術委員會(hui) 審查,由自然資源部批準發布,自2022年11月1日起實施。

       點評:該兩(liang) 項標準適用於(yu) 稀土礦產(chan) (砂礦除外)勘查及礦產(chan) 資源儲(chu) 量估算,也適用於(yu) 驗收、評審稀土礦產(chan) 地質勘查成果,還可作為(wei) 礦業(ye) 權轉讓以及稀土礦產(chan) 勘查開發等活動中評價(jia) 、估算礦產(chan) 資源儲(chu) 量的依據。這兩(liang) 項《規範》的發布對規範稀土資源勘查和稀土礦山生態修複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yi) 。


5. 中國稀土集團推進稀土資源整合成效斐然

       中國稀土集團成立1年來,有序推進稀土資源開發、冶煉加工、技術研發等產(chan) 業(ye) 資源及資產(chan) 、業(ye) 務、管理等整合融合,成效斐然。推動重啟贛南稀土首批4座礦山複產(chan) ,結束贛南稀土礦山長達6年的停產(chan) 曆史;躋身第二批中央企業(ye) 現代產(chan) 業(ye) 鏈鏈長企業(ye) ;在強化行業(ye) 整合方麵,基本形成四川輕稀土整合共識、廣東(dong) 中重稀土產(chan) 業(ye) 整合初步思路,湖南伴生獨居石稀土產(chan) 業(ye) 整合方案等;與(yu) 有研集團簽署《共建稀土創新基地合作協議》,共同打造世界一流稀土科技創新平台;完成了上市公司實際控製人的變更,證券簡稱由“五礦稀土”變更為(wei) “中國稀土”,合計持有中國稀土40.08%股份。

       點評:中國稀土集團成立以來,贛南首批4座稀土礦山複產(chan) 、一係列戰略合作協議和合作備忘錄的簽署,標誌著我國稀土產(chan) 業(ye) 專(zhuan) 業(ye) 化整合工作進入到一個(ge) 嶄新的階段,有利於(yu) 推動集團聚集優(you) 勢資源力量,進一步提高我國稀土產(chan) 業(ye) 集中度,多措並舉(ju) 維護稀土供應鏈穩定;上市公司名稱的成功變更,有助於(yu) 打造公司持續的品牌效應,提升該公司市場影響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6. 北方稀土打造全球規模最大的稀土磁性材料合金廠

       2022年12月21日,北方稀土發布消息稱,為(wei) 了充分發揮稀土大集團作用,日前對下屬包鋼磁材、湖南展昊、北京三吉利、安徽永磁等4家磁性材料企業(ye) 進行整合,重組成立內(nei) 蒙古北方稀土磁性材料有限責任公司,努力打造全球規模最大的稀土磁性材料合金工廠。

       點評:隨著我國“雙碳”“雙控”目標的實施和新能源、新材料產(chan) 業(ye) 的迅猛發展,對稀土永磁材料的需求快速增長,行業(ye) 迎來黃金發展期。北方稀土重組磁材公司,有利於(yu) 提高稀土產(chan) 品就地轉化率,延伸產(chan) 業(ye) 鏈、提高附加值,統籌提升資源、資本配置效率和科研實力,進一步增強北方稀土集團在磁材行業(ye) 的產(chan) 品競爭(zheng) 力、市場占有率、抗風險能力和資產(chan) 運營效率。


7. 廈門鎢業(ye) 與(yu) 赤峰黃金共同打造稀土資源合作開發平台

       2022年9月21日,廈門鎢業(ye) 與(yu) 赤峰吉隆黃金礦業(ye) 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赤峰黃金”)簽署《出資協議》,一致同意共同出資設立赤金廈鎢海外資源開發有限公司。該合資公司注冊(ce) 資本為(wei) 6000萬(wan) 元,其中,廈門鎢業(ye) 出資比例為(wei) 49%,赤峰黃金出資比例為(wei) 51%。合資公司經營範圍包括有色金屬采選、購銷,對采礦業(ye) 及其他國家允許投資的行業(ye) 的投資與(yu) 管理,貨物或技術進出口。

       點評:合資公司充分利用合作雙方各自優(you) 勢,打造稀土資源合作開發平台,實現雙方優(you) 勢互補、互惠共贏、共同發展的目標。同時,廈門鎢業(ye) 參與(yu) 老撾稀土資源開發,有利於(yu) 優(you) 化稀土產(chan) 業(ye) 布局,加強稀土板塊資源供給保障。


8. 湖南韻升聯手中礦資源開發非洲稀土資源

       2022年8月31日,湖南韻升股份有限公司與(yu) 中礦資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發起設立合資公司——中韻礦業(ye) 發展有限公司,注冊(ce) 資本為(wei) 5500萬(wan) 元人民幣,中礦資源持股比例為(wei) 55%,湖南韻升持股比例為(wei) 45%。合資公司旨在非洲收購合適的稀土項目並通過項目公司進行稀土礦的勘探、開發、礦權投資。

       點評:這是我國獨立磁材企業(ye) 首次走出國門參與(yu) 海外稀土資源的開發投資。合資公司共同對稀土礦的勘探與(yu) 開發利用進行長期深度合作,不僅(jin) 可擴大該公司的稀土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保障原料供應,也可增強該公司的盈利能力。


9. 世界首條稀土永磁磁浮軌道交通工程試驗線竣工

       2022年8月9日,由江西理工大學牽頭,與(yu) 江西省贛州市興(xing) 國縣人民政府聯合中鐵六院、中鐵工業(ye) 、國家稀土功能材料創新中心等單位共同完成的永磁磁浮軌道交通工程試驗線——“紅軌”在興(xing) 國縣順利竣工。

       點評:“紅軌”是迄今為(wei) 止建成的世界首條永磁磁浮軌道交通係統工程試驗線,具有綠色、智能、安全、經濟的顯著特點。稀土永磁磁浮軌道交通係統實現了永磁懸浮技術與(yu) 空軌技術的完美結合,是繼電磁懸浮、超導磁浮之後,開辟的一種新的磁懸浮技術路線,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chan) 權,是稀土材料應用及永磁磁浮軌道係統研究的又一重大成果。


10. 低氧稀土鋼助力我國首套盾構機用超大直徑主軸承研製成功

       2022年12月15日,從(cong) 中國科學院獲悉,我國首套超大型盾構機用直徑8米主軸承研製成功。主軸承材料所用“低氧稀土鋼”2022年是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團隊曆經10多年研究開發出的關(guan) 鍵技術。該鋼種拉壓疲勞壽命提高40多倍,滾動接觸疲勞壽命提升40%,滿足了軸承鋼高純淨、高均質、高強韌、高耐磨的要求,解決(jue) 了我國盾構機用超大直徑主軸承製造久而未決(jue) 的軸承材料問題。

       點評:盾構機是國民經濟建設的重大裝備,承載著穿山越嶺、過江跨海的重任。我國已實現了盾構機的國產(chan) 化,但其核心部件——主軸承一直依賴進口。首套盾構機用超大直徑主軸承的成功研製,打通了自主可控製造的“最後一公裏”,標誌著我國已掌握盾構機主軸承的自主設計、材料製備、精密加工、安裝調試和檢測評價(jia) 等集成技術。